用“中國人口”解讀十字路口的車市 |
編輯:貴陽大唐新材有限公司 字號:大 中 小 |
摘要:用“中國人口”解讀十字路口的車市 |
二三線城市果真能成為中國車市的主力?
高端豪華車是高收入人群的專享嗎? 進入2011年的中國汽車,一改之前的高歌猛進態勢,變得波譎云詭。對于中國車市的未來,有唱盛者認為,我國汽車年銷量將達到3000萬輛;也有唱衰者擔心2011年車市近半年持續的低迷使中國的汽車暗藏產能過剩的危機;更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果汽車銷量年增長降為每年10%,中國汽車必死無疑,而且是死在自己手上?!? 中國車市走到了十字路口,影響未來軌跡的因素紛繁復雜,其中以政策影響最為立竿見影。但不可忽視的是,宏觀人口形勢變動的影響,可能是最本質和最重要的,正如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解讀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接受記者采訪時所說:“數據是枯燥的,數據是干巴的,我們透過這些數據表象看到這些數據反映了我們國家人口經濟社會發展的很深層次的變化?!睆牡诹稳丝谄詹轱@示出來的中國人口態勢,必將從深層次影響中國的未來車市。 中國人口的變動,“數量問題”已經讓位于“結構問題”和“質量問題”。馬建堂表示,“中國人口的總量得到了有效控制,過去十年來我國人口增長處于低生育水平階段”,“這次人口的普查數據反映出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發展也面臨著一些矛盾和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在加快,二是流動人口的規模不斷擴大,三是出生人口的性別比偏高,這些都會給我國人口、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重大影響”。中國人口的變化將會怎樣主導中國汽車的未來?中國汽車又將面臨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 繼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全國的人口普查公報以后,各個省和一些城市也陸續發布了各自的公報,本篇報道將從這些普查公報出發,結合近年來的關于中國人口態勢的最新研究,分析其中隱藏的中國車市的密碼。 ●趨勢一 汽車市場重點仍然在一線城市 二三線城市汽車保有量小,經濟發展較快,近年來汽車銷量增長也十分迅猛,尤其在一線城市車市低迷的映襯下,吸引了不少汽車投資者的眼光,經銷商和廠商紛紛前往布陣。不可否認二三線市場甚至是農村市場的潛力,然而這塊蛋糕究竟有多大?二三線城市果真能成為中國車市的主力?從人口聚集的趨勢回答這些問題最適合不過。 其中,有一個問題不可忽視: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對人口的吸引力差距較大,應該差別對待。一二線城市大規模人口遷入的潮流正方興未艾,但三四線城市并不具備對人口的強烈吸引力,甚至面臨人口萎縮的危險。 一線城市和部分經濟較發達的二線城市仍將是人口增長的熱門地區。雖然北京市每年的新增戶口指標在收縮,雖然北京針對房產和汽車都發了限購令而且還樹起了“戶口”壁壘,雖然北京市政府一再強調要嚴格控制人口規模,但是事實是,北京的人口規模卻一再突破政府原本規劃的目標。 根據《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到2020年人口總量調控在1800萬以內,但是2010年北京的人口已經超過政府的紅線,達到1961萬。人口專家預測北京的人口在2020年將會達到2600萬,到2030年則可能突破3000萬,北京的人口承載能力隨著城市設施和生產力水平的發展,仍然有空間。 也許你會不同意這個觀點。近日發布的《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就披露,在“北上廣”就業的2007屆大學畢業生中,已有22.2%的人在3年后選擇離開。但是,需要說明的是仍然有超過70%的畢業生選擇留在北上廣,一線城市的吸引力自不必多說。 也許你還是不同意,深圳和廣州的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已經從2000年的8.7%下降到2010年的5.7%,這似乎說明一線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已經不如從前。但是另外一組數據是:北京和上海同期比重從5.9%上升到了7.2%,比例的變化說明部分流動性較強的人口從珠三角轉移到了長三角和京津冀都市圈,他們仍然活躍在一線特大城市。而且人口百分比雖然有升有降,但是四個城市人口的絕對數量在過去十年的增長幅度都超過25%。 大學畢業生離開一線城市以后的去向不一定是老家,也不是三四線中小城市,而是以省會城市為主的大城市。大學生如此,農民工同樣青睞大城市。政府一項針對城市農民工落戶愿望的調查也顯示,超過60%的農民工希望把戶口轉移到“戶籍地省會直轄市”、“戶籍所在省其他大城市”和“其他大城市”,并不想落戶到中小城市和家鄉,而且這一比例在新生代農民工群體中的比例更高,接近70%。最新的人口普查也印證了這一人口遷移的趨勢。10年間,包括成都、杭州、南京、太原、合肥、鄭州、???、烏魯木齊和銀川等的9個省會城市人口的增長幅度超過了20%。 ●趨勢二 中產階級助推高端車消費 高收入人群開啟了汽車消費的時代?!吨袊?010年統計年鑒》顯示,分收入等級來看,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其“家用汽車百戶擁有量”為38.11輛,10%的高收入家庭也超過了20輛,但是中等收入以下的家庭同一指標卻不到8輛甚至更低。 同樣也是高收入人群引領汽車消費升級的潮流。代表中國高端車的一汽-大眾奧迪高層就曾表示:“中產階級是未來高檔車消費的主力軍?!? 中國邁入汽車產銷大國之列的同時,中產階級也在快速地崛起,盡管“中產”定義本身并未取得廣泛的統一,但是從收入和學歷來看,這些人已經成為一個社會階層,進入了迅速發展的時期,尤其是金融危機以后,這一群體對“中產階級”身份的認同感越來越強。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公報,北京和上海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人口,已經分別超過600萬和500萬。據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當代中國社會結構變遷研究”課題組的研究成果認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40%都是中產者。更保守的估計是北京15.9%和上海13.2%的人口屬于中產階級,這個數據來自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李春玲的研究報告。即使根據保守的比例和目前京滬兩地的常住人口估算,北京和上海中產階級的人群已經雙雙超過300萬人。李春玲的報告還指出:京滬兩地2007年~2010年家庭年收入 30萬元以上的中產階級比例上升了16個百分點,而且金融危機后的2010年有更多人承認自己是中產階級。 與此同時,前不久一家金融機構發布的《2011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就估算,中國的高凈值人群(指個人金融資產和投資性房產等可投資資產在1000萬元以上的群體)2010年已經超過50萬人,而其中有近一半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蘇和廣東五省市。而且該報告預計,中國的高凈值人群規模將繼續快速增長,到今年底可達59萬人左右。 ●趨勢三 汽車“性別”或將偏“男性化” 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男性和女性在選購和使用汽車時的喜好也帶著強烈的性別符號。從傳統選擇來看,男車主偏愛黑色、黑灰色,女車主偏愛橙色、紅色等色系;女性更偏好手自一體和5速自動擋,而男性則對6速手動擋表現出明顯的喜好。在美國,雪佛蘭Silverado重型皮卡、福特F-350、日產Titan這類運動范兒、大馬力的車型最受男性寵愛;女性們最迷戀的還是可愛的甲殼蟲、更加嬌小SUV和外形獨特的CROSS-SUV。男人和女人的不同偏好,上升到更宏觀的人口性別結構來看,勢必影響汽車外形、動力和舒適度等的變革,而過去十年中國高企的出生性別比或許會導致十年以后中國汽車的“性別”偏“男性化”。 前不久馬建堂解讀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時表示:“我們這次普查根據初步匯總的情況,出生人口的性別比(以女孩為100的話)是118.06?!背錾詣e比也就是新生嬰兒性別比,奠定了未來人口的性別結構的基礎。從世界情況來看,所有國家出生嬰兒性別比都大于100,103~107屬于正常的變化范圍,但是中國的出生性別比問題早在第四次人口普查結果公布的時候就初露端倪,達到111.92,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高達116.86,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出生性別比雖然繼續攀升,但已經比2009年人口抽樣調查的119.45下降了1.39。 國家有關部門對出生性別比采取了廣泛的措施,但是要回落到正常水平尚需時日。與中國類似的韓國,出生性別比連續升高5年以后,歷時15年才回落到正常水平,而中國調整回落至正常所需時間或許更長。 出生性別比長期偏高的影響,在當前的人口年齡結構上已經顯現。根據《中國2010年統計年鑒》發布的數據,2009年0~4歲人口的性別比是122.66,5~9歲人口的性別比是122.65,10~14歲的性別比是118.27.10年以后,這些年齡段的人口將逐漸進入婚育年齡,也將是購車、用車最活躍的人群。 |
上一條:低照度攝像機技術現況與突破 | 下一條:暫時沒有! |